中叙比赛以2-2战平结束。回顾本场比赛,中国国足在大部分时间里掌控着局势,将战局推向中前场。一旦对方发起反击,中国队立刻聚拢攻势,形成局部人数优势化解。这种打法符合现代足球的基本规律,也得益于世界名帅的指导。中国国足进攻质量和效率不高,长时间没有取得任何成绩。这在比分落后或者拉锯战的时候不难解释,也不难找出一些理由来解释。然而,在连进两球取得领先之后,麻烦就来了。或许是因为在12强赛中他们太久没有打出领先球,虽然非常渴望领先,但当领先成为现实时,整个球队和个人如何调整心态和战术的练习和准备却不足。
中国国足本来有绝佳的机会趁热打铁,将比分扩大到3-1,让叙利亚队心理崩溃。这才是取胜的最佳方式。再进一球的意义不在于增加进球数,而是确保自己拿到3分。但能否实现,还要看场上所有球员的统一意识、统一行动、统一战术纪律。里皮用蒿俊闵换下黄博文,明显不是为了加强防守,但看起来场上的球员们都明白这样的信号。其实,蒿俊闵虽然控球、传球能力不错,但当比赛已经到了那个地步,胜利在望的时候,已经不再是蒿俊闵发挥特点最合适的时候了。控球、传球失误的风险大,还不如干脆踢球,安全第一。补时阶段防守的问题,不只是给了对手定位球的机会,甚至可以说,那几分钟有些混乱。
最后时刻,主场落后的叙利亚队不得不发起反攻。按照比赛规则,领先的球队在比赛结束前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再进一球或者拖延时间。而中国国家队两球都没能实现。得球就是在拖延对手的时间。武磊和郜林处理球太过粗心,进攻以空门得分告终。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都不再像之前握紧拳头拍打草地时那么焦急。
中国国足最后时刻未能闯进12强,实属可惜。但想想此前的40场比赛,中国国足付出了巨大努力,依靠“半数亚洲球队”的帮助,时隔15年,终于在最后时刻搭上了12强的末班车。其实,能闯进12强,对中国国足来说,已经是幸运的了。小胜积成大胜,小进球积成大进球。中国国足的中期目标,应该是成为每四年稳定进入12强的参赛队伍,把12强当成自己的世界杯来踢,而不是重复15年才有一次的幸运闯进。或许,这对中国国足来说,才是更现实的。